中缅边境保护部门开展拟建联合保护区域首次会晤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2013年5月28-30日,中国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团一行8人到缅甸联邦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就开展中缅跨境联合保护与缅方保护管理部门进行首次会晤。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966.3公里(其中:中老边境线总长677.8公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和尚勇2个子保护区有142公里与老挝接壤,其中勐腊子保护区与老挝丰沙里省接壤120公里,尚勇子保护区与老挝南塔省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22公里,2个子保护区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2006年以来,西双版纳州为全面推进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桥头堡主阵地和生态州建设,相关保护管理部门与老挝保护部门开展了罩有成效的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工作,并在中老边境分5段连线建成了南起“中国尚勇-老挝南木哈”,北至“中国勐腊-老挝丰沙里”,地跨中国西双版纳、老挝北部三省(南塔省、乌多姆赛省、丰沙里省)的一条总长约220公里、面积20万公顷的 “中老边境生物多样性走廊带”,实现了中老边境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开创了中老边境联合保护合作新模式,为“中老边境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中老边境生物多样性走廊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栖息于这个区域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安全的迁徙走廊。 2012年12月“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全线贯通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不断总结“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工作经验。2013年初就将中缅跨境联合保护工作纳入了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2013年森林防火期刚结束,为进一步拓展与东盟邻国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领域的合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5月28日派出工作组访问缅甸联邦掸邦东部第四特区,为开展和推进 “中缅边境联合保护区域” 建设,寻求交流合作机制。 28日,在保护区管理局跨境联合保护项目办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罗爱东的带领下,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相关管理及护林员前往中缅边境的缅甸第四特区就开展前期中缅联合保护工作进行交流。工作组一行在勐拉受到了缅甸第四特区和平与团结委员会(四特区最高机关)秘书长岩相腊先生的热情接待,并与特区警察局、林业局及勐拉地区地方管理委员的官员进行了广泛交流。 交流中,中方工作组向缅方官员分别介绍了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建设情况及成效,以及位于中缅边境的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工作状况,并向缅方表达了寻求建立跨境生物资源联合保护合作机制的意愿。 缅方岩相腊先生向工作组一行介绍了第四特区的林业工作政策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他认为,中缅边境区域具有相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自然资源环境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若建立资源保护合作机制将进一步拓展中缅两国边境地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可促进中缅边境区域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并强调四特区在经过20余年的和平发展后,同样迫切需要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以促进经济转型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和平与团结委员会已在南板地区东北部规划了自然保护区。中缅边境地区缅方的山区、半山区群众目前还以“刀耕为种”的落后生产方式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寻求新的产业发展经济,提高山区、半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缅方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也是重要前提,希望中方给予理解和支持。同时表示非常认同双方建立边境一线自然资源保护合作机制的思路。 29日,工作组一行在缅方人员的带领下,抵达南板地区与地区地方管理委员会官员进行了会晤交流,了解到南板地区西部与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相邻区域,目前还保存有一片相对保护较好的森林符合推进建设“中缅联合保护区域”的要求。 30日,工作组在拟建“中缅联合保护区域”实地评估了社会本底资源状况。(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中心 张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