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林业和草原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长制抓手作用,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林长制工作重要任务,组织人力、加大投入,通过强化“五防”,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织密织牢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网,为森林绿地撑起“保护伞”,稳稳守住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环境。
强化“制防”,抓机制细责任。一是抓实组织领导。发布总林长令,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写入年度林长制工作要点,纳入年终考评内容,列入县乡村三级林长巡林重点任务清单,实行动态监管、预警提示;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指挥部,明确并细化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职能职责,积极发挥基层政府作用,建立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协同联动防控机制,高位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落地落实。二是抓细制度建设。印发《石林彝族自治县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石林彝族自治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石林彝族自治县2023年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区块、细化分解攻坚任务,层层压实防治责任,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三是抓活宣传教育。抓住重点时段,在人员聚集区、重要林区出入口,积极开展“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林业有害生物科普日”和发放《致广大林农的一封信》宣传材料等活动,让广大群众熟知林业有害生物识别、上报、防控知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防控工作。今年以来,共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宣传11次,发放宣传材料10900份,微信公众号宣传12次,业务培训8期416人次,普及群众10万余人次。
强化“人防”,抓落实重效果。一是组建专业队伍。以有害生物防疫站技术骨干为核心,抽调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的乡村林业专管员和护林员组建专业监测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及时组织监测技术培训,规范疫病疫情发现、上报和处理流程,不断提高监测能力,高标准完成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监测任务。二是开展拉网式排查。以专业队伍为主导,以村级“一长两员”源头网格化管理队伍为主体,以监测未发生疫情和已实现无疫情的松林(小班、散生松林)等地区为重点,以清理枯死(濒死)松树为主要任务,定期不定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复查,确保排查全覆盖,防治无死角。三是进行综合性治理。做到松枯死木“发现一株,清理一株,除害一株”的同时,兼顾松褐天牛、松小蠹、木蠹象等蛀干害虫防治为辅助措施的综合治理策略,在需要重点保护的松树采取打孔注药做好媒介昆虫防治行动,多管齐下疫情防控,提升松林质量。
强化“技防”,抓监测强预警。一是投放专业设备。以监测松墨天牛、金龟子和松毛虫的发生动态变化规律为重点,布设高智能监测基站1套(虫情测报系统、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太阳能虫情测报灯8套、远程监测设备13套、诱捕器120套;以准确调查、统计诱捕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数量及其它昆虫的种类、数量等为试点,在重点乡镇、村设置了松墨天牛诱捕点10个,挂置诱捕器110套;以实现对松褐天牛监测的可视化、信息化和数据化监测,在长湖镇所各邑村建立全国松褐天牛监测预报技术网络,安装挂置智能诱捕器5套、普通诱捕器5套。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等林业现有信息管理平台作用,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设备体系和林业病虫害监测体系,在重点区域设置固定监测点,探索建立苗木、板材及其制品运输信息共享平台,对现有、外来疫病源头及时监测、准确预报、主动预警。三是“三位一体”监测。在卫星图斑监测,专业队伍排查的同时,配备无人机监测设备、测报数据采集终端和实时高清4G图传输等设备,积极开展空中巡护排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发现、检测鉴定、疫木除治全过程精细化可视化管理,“天空地”三位一体的生物灾害立体化、精细化监测技术体系逐步形成,全县监测覆盖率达到100%,测报准确率超过100%。
强化“物防”,抓源头真阻断。一是设检查卡点。在石林县重要进出道路地段、重点村庄进出路口、重要林区入山通道设置有害生物检查卡点,对入山物品进行检查,阻断携带有害生物的人员进入林区。二是安隔离网墙。在森林公园周边,重要林区公路两旁安装防护隔离网,有效阻止害虫转移危害健康林木,阻断携带有害生物的人员、动物进入林区。三是建封山标识。结合封山育林工作,划定营造林区,石漠化治理区,珠江防护林区为封山育林区,设立标识牌、界桩、有害生物防控宣传展板,警示进入林区人员增强自我防控意识,落实有害生物防控要求。
强化“法防”,抓执法严监管。一是强化组织指挥。成立石林县林草局2023年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落实森林警长制为契机,划定片区警长及专管民警责任区域,高效运转“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协调调动公安、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不断增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合力。二是开展专项行动。印发《石林彝族自治县2023年林业植物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林业植物检疫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组织检疫人员、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林业员、林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共104人开展农业用地、林业用地等检查26次。三是常态化执法。严格日常检疫执法监管,发挥站(卡)检查拦截作用,严查松原木、板材和木质包装材料,严厉打击违规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使用疫木及其制品行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对制种企业、花卉基地、苗木基地、苗木调运进行病虫害产地检疫、检验,从源头检疫监管做起,多方联动。今年以来,共完成产地检疫2792亩,办理种苗产地检疫合格证书23份,产地检疫面积2792亩,涉及苗木1530.9061万株;办理调运植物检疫证书146份,省内110份,省外36份,调出苗木136.5650万株,木材调运100.2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