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楚雄州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十一五”期间,楚雄州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和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使全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造林绿化工作成绩斐然。“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250.8万亩,义务植树达4885.53万株。各级共办造林绿化示范样板2991片,总面积18.19万亩。其中州级样板5片、3794亩,县级样板73片、41987亩,乡级样板233片、56152亩,村级样板及其他2657片、74462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州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人工造林19.65万亩,封山育林104.12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加强了170个森林管护所、840个管护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了888户棚户区和79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聘用护林员2542人,实施森林管护面积2244万亩,全州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国家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适应性结构性调整,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共完成退耕还林46.72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0.8万亩,荒山造林11.5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巩固成果产业建设33.92万亩。项目涉及全州103个乡镇、971个村、15.04万户农户、57.9万人,退耕农户户均从退耕还林项目中获得收入5687元,人均退耕还林收入1524元。工程的实施,减少了陡坡耕作面积,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全州建成沼气池10.61万户、完成节柴改灶47.5万户、建成太阳能27.14万平方米。到2010年底,全州累计建成沼气池19.36万户、节柴改灶50.87万户、太阳能38.09万平方米。据测算,全州使用沼气,推广节柴改灶和太阳能热水器,每年节约薪柴112万吨,相当于每年有28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农户每年节约薪柴或煤炭支出2.5亿元。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成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培育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有效措施。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向纵深推进。“十一五”期间,共争取实施国家、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6个。至2010年末,全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含分区)19个,面积190047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6.5%。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保护管理网络得到进一步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品种和数量呈现出增加态势,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全州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本营、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示范区。 ――丰产林建设工程成效明显。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林业产业项目,各级林业部门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切实加大桉树、黑荆、圣诞、旱冬瓜等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州完成速生丰产林建设5.92万亩。到2010年底,全州累计建成速生丰产林面积达59.6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缓解了木材的供需矛盾,促进了林产业发展。 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州林地面积达到3255.43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2667.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4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235.47万立方米,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州林地增加91万亩,有林地面积增加935.39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79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增加1226.77万立方米。全州森林共储存二氧化碳1.7亿吨,每年增加碳汇473万吨。全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努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