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云南省考评红河州巩固退耕还林工作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近日,以云南省退耕还林办副主任韩卫卫为组长的省退耕还林工程督查考评组到红河州开展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标责任考评及项目建设督查考评。红河州人民政府在蒙自召开汇报会向督查考评组汇报我州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等相关情况。 通过到建水县进行实地督查考评、查阅相关资料,听取该州相关情况汇报后,督查考评组对红河州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执行情况和近年来该州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采取的做法及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红河坚定不移地围绕产业发展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切实加快了林农增收致富的步伐。 红河州各地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工作,多次召开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工作,及时召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作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要求州县(市)两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积极协调项目相关部门,做好计划上报、资金拨付、项目进展情况通报等工作,自始至终严格按《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管理办法》及《云南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明、分工负责”的原则,逐级签订巩固成果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逐乡逐村逐户狠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州委、州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竭力帮助指导各地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林业产业建设投入扶持力度,2008、2009年共安排2970万元州级资金扶持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共安排1000万元配套资金扶持沼气建设,且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工作经费,对完成任务好的县(市)进行奖励。蒙自、泸西、屏边县还注重整合烟草、国土等部门农田基本建设项目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资金,在项目区实施高质量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确保工程建设规模大、质量高、示范效果好。通过工程项目实施,项目区内粮食产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技术培训。全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启动后,各地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迅速掀起了宣传动员热潮,普遍采取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加大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县市组织林业、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村社和农户家中,采用召开会议、出黑板报、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多种有效方式,认真宣传讲解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使广大群众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纷纷由“国家号召干”变“自觉主动干”。同时,各地围绕全州实施的产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个旧市围绕普及核桃栽培技术、金竹侧枝育苗新技术、沼气池的安全管理、合理使用、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共组织开展技术技能培训500余人次;建水县围绕普及核桃、油茶嫁接技术、沼气使用及维护、果树丰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共组织开展技术技能培训400余人次;泸西县围绕普及科学养殖畜牧知识,一次性组织110名农户参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养殖业青贮及青贮机械推广现场培训会,有效提高农户的养殖技能。技术知识的普及,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编制实施方案,严格项目作业。各县市结合实际,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因地制宜地编制、报批了农业、畜牧业养殖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林业项目的作业设计,为项目的规范实施打牢基础,确保了项目建设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相关标准和要求完成。个旧、开远、弥勒等县(市)还采用参与式设计方法,及时抽调和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社,了解农户意愿,把农户想种的树种、想养殖的畜牧品种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加以实施,切实增强种、养殖户的发展能力和动力,使群众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项目建设中。蒙自、金平等县畜牧局按照实施方案绘制了棚厩建设图、青贮窖建设图,林业局按作业设计绘制了施工图表、农村家用沼气设计图等,以便项目建设规范操作实施。各县(市)相关部门组织抽调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帮助群众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落实到山头地块和种、养殖户,加强项目建设的现场指导工作,严把政策兑现关,做到了指挥、宣传、技术、劳力四上工地,按相关要求和技术规程严格实施操作。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各县市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技术技能指导工作力度,做到了严把“五关”。严把整地(田)关,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特点,以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采取了符合实际的整地(田)方式;严把苗木、畜牧品种关。严格实行“没有苗木生产许可证不准育苗,未定等分级的苗木不准出圃,无相关部门出具的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检疫合格证的苗木不准调运,不符合规格的苗木不准采用”的“四不准”制度,确保苗木质量。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养殖农户选用优良畜牧品种进行养殖,确保养殖效益;严把种植、养殖关。在广泛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有效提高退耕农户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规范作业,确保质量和效益;严把沼气建造关。采用了有职业技能资质的建造工统一建造沼气,确保建造质量;严把管护关。项目建设完成后,全力抓好管护、利用工作。金平县以自然村设立“沟渠用水管理委员会”,沟渠、水池实行分段管理责任制,经过谁家农田地的沟渠、水池,谁家负责管理,有的村小组还按人口集资统一管理,使建设项目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蒙自、金平等县结合乡村政务公开工作,将项目建设范围、内容、标准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五是示范带动建设,提升项目成效。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建立示范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示范户、沼气建设示范户、科学种植示范户、科学养殖示范户等多种有效形式,调动农户发展林业、农村沼气及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带动农户发展林业、农村沼气及畜禽养殖业,有效提升项目成效。同时,注重摸索适合当地群众养殖业发展的路子,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促进退耕农户增收,并注重依托一些养殖技术水平较高的养殖联合体和大户,带动群众的发展。建水、石屏、弥勒等县,还选择有一定养殖条件的农户建设养殖小区,采用高层厩舍养殖技术,建设青贮池,引进优质肉羊和本地优良品种红骨山羊饲养,有效促进农户增收(建水县在小关村委会选择有一定养殖条件的10户农户建设养殖小区,采用高层厩舍养殖技术,建设青贮池2个120立方米,可青贮饲料10余吨,引进优质肉羊150只饲养,效果明显;石屏县在有一定条件的农户中选择39户养牛户为养殖示范户,建设相配套的厩舍、青贮池,饲料地,为今后周边群众的养殖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全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项目结合产业培植重点和各县市实际实施,在树种选择上,主要选择了以核桃、橡胶、桤木、桉树、竹子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树种,使之与农村产业培植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据统计,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项目实施以来,红河州共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22.87万亩,占种植业40.9%;草果、桤木+草果种植7.12万亩,占种植业的12.7%;林化工产业原料林、用材林、竹子等产业25.46万亩,占种植业45.5%,有效推动了红河州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巩固了被国家林业局誉为“红河模式”的桤木林下种植草果的特色经济增收模式,加快了全州以橡胶为主的林化工原料林,以桉树、竹材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步伐,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和全州生态持续改善。 督查考评组建议红河州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机遇,深刻理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意义,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各县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规划和布局,切实解决好困难退耕农户的生活、生计问题,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取得实效。各级退耕办要在加强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规程的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横向联系,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质量。